设为首页 联系我们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媒体广大 正文

【广州日报】广州大学教授曾大兴上《百家讲坛》讲中华名楼

作者:时间:2018-03-29点击数: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古往今来,文人墨客们登楼抒怀,留下多少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楼以文传”,借助他们的妙笔,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等建筑名满天下。日前,广州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曾大兴作客《百家讲坛》,通过一篇篇文学作品,讲述中华名楼背后的故事。

在学术界,曾大兴被称为“文学地理学第一人”,是他创建了文学地理学。记者近日对他进行了专访。(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林霞虹 通讯员广大宣

曾大兴.jpg

曾大兴教授作客《百家讲坛》,讲述中华名楼。

前不久,《百家讲坛》连续播出了多集《中华名楼》。曾大兴结合古代文学家的诗文、历史记载的典故等讲解名楼,娓娓道来,引人入胜。通过他的讲述,观众得以知道黄鹤楼、岳阳楼等著名楼阁的故事。

曾大兴说,早在2010年,《百家讲坛》就和他取得了联系,此后几年双方一直在讨论选题。2016年,曾大兴提出将中华名楼和中华文学经典结合起来。最终诞生了《中华名楼》这档节目。

曾大兴介绍,目前,《中华名楼》拍摄了8座名楼,包括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北固楼、燕子楼、蓬莱阁等,但暂时没有广州的镇海楼。对此,他表示略有遗憾。他说,现在全世界都建设有许多高楼大厦,中国也有许多摩天高楼,比如广州塔等。不过,如果要他来讲广州的名楼,他还是会选择讲镇海楼的故事。他认为,“楼以文传”,广州塔还缺一篇《广州塔赋》。他甚至设想,应该向全世界征文写《广州塔赋》,说不定就会诞生一篇犹如当年《滕王阁序》一样的文章。

受袁行霈先生鼓励研究文学地理

2014年7月,曾大兴被中国地理学会聘为文化地理专业委员会委员,成为该委员会中唯一没有地理学学历和学位的委员时,他曾开玩笑说:“终于找到组织了!”

一名研究文学的教授,是怎么踏上文学地理学研究之路的呢?这还得从几十年前说起。曾大兴是湖北赤壁人,1978年高考时,他的地理成绩考得最好,他以为可以进入地理系,谁知后来却进了武汉师范学院(今湖北大学)。虽然没有读成地理专业,但热爱地理的曾大兴在研究文学时始终带着地理的眼光。1990年,曾大兴以“中国历代文学家的地理分布”为题,成功申报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曾大兴说,他从事文学地理学的研究,还与袁行霈先生的鼓励和支持有很大关系。1990年9月,曾大兴到北京大学中文系研修。当月,他去拜访北大中文系的袁行霈先生。当得知曾大兴要做“中国历代文学家的地理分布”这个课题时,袁行霈说:“这是一个很诱人的题目,很有价值,但是非常复杂。”曾大兴说:“复杂我倒不怕,只要有价值就行。”袁行霈和曾大兴交流后笑着说:“咱俩想到一块去了!”接着袁行霈就拿出自己写的《中国文学概论》样书来给曾大兴看。于是曾大兴就在袁行霈先生家的客厅里读了该书第三章《中国文学的地域性与文学家的地理分布》。

气候是对文学影响最重要的地理因素

1995年10月,曾大兴写作的《中国历代文学家之地理分布》出版。这本书被学术界称为“我国第一部文学地理学研究专著”。

地理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自然环境又包括地貌、水文、气候、生物等要素,到底哪一个要素才是对文学影响最重要的因素呢?曾大兴认为,是气候。他认为,气候的变化引起物候的变化,物候的变化又触发文学家的生命意识,这才产生了文学作品。比如王昌龄的《闺怨》一诗就很好地说明了这点。他说,“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这首诗讲闺中少妇上了翠楼,发现杨柳返青,春天来了,少妇意识到又一年过去了,因此悔教夫婿觅封侯。

(来源:广州日报 2018年3月27日A16版)

http://gzdaily.dayoo.com/pc/html/2018-03/27/node_18.htm?v=5B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