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联系我们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名师风采 正文

【师者】最受学生欢迎教师杨远平:为人师表应深入学生的灵魂

作者:胡嘉仪 黄燕汾 杨亚晨 王庆龙时间:2019-10-11点击数:

杨远平,我校体育学院副教授、场馆中心主任,主要研究领域和方向是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近年来,杨远平主持广东省体育局课题2项,校级课题1项,参与学校本科高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1项,发表论文7篇。他多年来一直负责校田径队训练工作,在运动训练方面有自己的研究方向,几年来认真指导研究生的教学科研工作,并取得满意的成果,所带的学生在省级的田径比赛取得8个冠军,5个亚军,被评为2018~2019学年广州大学最受学生欢迎老师。

“为人师表,最基本的就是说这个老师很斯文,说话很有礼貌,衣着整洁地站在讲台做一个文化的传播者。除此之外,为人师表更应该是深入到每个学生的灵魂,当他们有困难的时候、在痛苦中挣扎的时候,你伸出温暖的手将他拉出来。”

求学:“要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改革开放稍稍拉开序幕之时,杨远平顺应时代的潮流,和众多学子一起踏入高考大军。1981年,他选择了大学里的体育教育专业,那时候,杨远平还不知道这个专业出来的学生大多数会当老师。如今回想起来,他感慨地说道:“其实当老师是有挑战性的,要考虑自己以什么样姿态来教育下一代,还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素养和教学水平。”虽然在当时并没有意料到将来自己会成为一名体育老师,但杨远平在大学四年期间坚持严格要求自己,“要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一定要在大学期间提高自己的素质和能力。”

与其他专业不同,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不仅要在教室里学习相关的理论课程,还要在操场上进行田径等体育项目的训练。每天早上六点半,他就要起床开始一天的训练,专练田径的他下午三点半都雷打不动地出现在田径场上。当时,全班18个人一同在操场上苦练自己的专项,每个人都会认真地发现自己身上的不足,并一次次努力地改正,即使是没有人做出硬性要求,每位同学都会自觉练习。杨远平坚定地说道:“那时候我们的生活已经基本定型,再苦再累都会有希望,这种苦是一种磨练,是冲破黑暗的黎明。”

经历大学四年的学习之后,杨远平越走越远,渐渐地取得了一些成绩。这些成绩既离不开大学四年的努力学习,也离不开老师们对他的细心关照和指导。大学时的班主任唐老师像母亲一样关照着班上的学生,遇到家庭比较困难的学生,她也会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如今在广州体育学院教解剖学的刘老师,当年在上课时不用看书,不借助多媒体手段教学,坚持只用粉笔板书……身边这一个个教师的楷模就像甘霖一般滋润着杨远平的心田。就这样,他选择走上体育教师这一工作岗位,像这些优秀的老师一样影响着更多的学生。

 

教学:“敢于向学生展示扎实的功底

很多老师在第一次走上讲台时都会有些许紧张,杨远平坦言自己也会不例外,但是心里是不会感到畏惧的,“老师的功底好,教学生时就不会乱了阵脚。”有了大学四年打的好功底,杨远平顺利地上好了自己教师生涯的第一节体育课。多年的教学经验给了他很多启发,杨远平认为在教学时除了做到“三要”——要会给学生讲解、要会给学生做示范、要会给学生纠正错误之外,还要做到因材施教,为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法。“就好比一位同学不敢下水游泳,你要去了解学生不敢下水的原因,跟他讲水的浮力,尝试消减他对水的恐惧。”

还有五年左右的时间,杨远平就要正式退休了。在离开自己所热爱的岗位之前,他在上课时都是尽最大的能力教好学生,绝没有半点敷衍的意思。有一次,体育学院的学生组织起来办了一个田径兴趣班,为了给学生做指导工作,杨远平从每天早上七点钟开始,就到学校带学生们训练,一直到晚上,回到家都已经九点多了。即使是在这样没有工资的情况下义务给学生训练,杨远平心里却没有一丝的抱怨和懈怠,“如果我不来,学生也许也不会来训练。我希望通过课余的时间去填补学生们的缺陷,看到他们从一张白纸开始努力地向上爬。”

在大学教书时,杨远平通过课堂向学生们传授知识,而这些知识的传播溢出了课堂,仍然伴随着学生们毕业后的生活。杨远平曾经带过一个2014级的同学,那位学生在练习100米的时候,成绩一直都提不上去。过了一年左右,杨远平提出要改教他跨栏。在他的指导之下,那位学生后来拿了“4×100米”跨栏的冠军,还在与研究生竞争工作岗位时给面试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最终获得了自己满意的职位。一直到现在,杨远平还与自己的学生保持着良好的关系,学生们都把他当做自己的亲人来看待,“现在有些学生做了厅级的干部,跟我打电话的时候都很随和的,对我比家人还要亲!”杨远平欣慰地笑了笑说道。

 

科研:“沉下心来做高品质的科研”

任教期间,杨远平除了要给本科生上课之外,还要做好带研究生的各项工作。在他的眼里,“科研”一词对于研究生来说似乎有点大,“研究生就是要形成自己的世界观,这样才能够去深入地分析和阐述。”有了自己的世界观,在做研究时还要坐得了冷板凳。有了一个想法之后,杨远平不会立刻将它写出来,而是希望用时间去将它沉淀,希望自己达到了一定的高度之后再将想法清晰地表达出来。“在做学问时不能浮躁,科研是需要日积月累的付出,这样才能有接地气的研究。”

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在教学与科研之间,很少人能够做好二者之间的平衡。杨远平也坦诚地说到自己存在这样的困难,但却不会松懈对自己的要求。专注于科研时,他不会忘记了教学,相反,杨远平坚持将教学当作科研的基础,“没有教学为基础的科研是浮夸的、是不接地气的。”除了给学生上课、带学生训练之外,杨远平会把剩余的时间留给科研,有时候,他只有在下班之后才有真正属于自己的时间。这时,杨远平卸下了疲惫,一边认真地读着论文,一边不断地对心中的课题进行思考,不知不觉已经到第二天凌晨两三点了,睡了不够五个小时,他又将回到学校,开始新一天的工作。“想做一件事你就必须要有付出,一定要比常人付出得多。”杨远平坚定地说道。

   

当然,做课题研究也不仅仅是在桌前阅读文献,还需要在实际生活中做调查研究。在苏炳添取得了较好的比赛成绩后,杨远平会在空闲时带学生到苏炳添的家乡做考察。在中山,他会和学生对苏炳添的成长经历作一次整体性的分析,发现其中地域环境对一位优秀运动员的影响。在教学与科研之外,杨远平在生活中也是一个能够学会尊重孩子的父亲。从事体育教育的他并没有强迫孩子继承自己的事业,而且顺着孩子的兴趣发展,让她读了喜欢的播音系。现在,正在攻读研究生的女儿有空就会天天去跑步,学习的时候也不忘注意自己的身体,这也许就是得益于杨远平这种父女间的尊重。

(学生记者胡嘉仪 黄燕汾 杨亚晨 王庆龙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