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联系我们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名师风采 正文

【师者】十年磨一剑 砺得梅花香——专访我校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团队

作者:李昕洋 林洁茵 郑金凤 钟颖娴 王文慧时间:2019-06-06点击数:

孟夏的广州,满城葱绿,暑气尚微。2019年5月18日,广州大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第七届毕业生在图书馆广场前留下自己的剪影。10年前,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刚起步,一路走来,颇为不易。但包括刘翠红教授在内的教学团队未曾言弃,在他们的不懈努力下,光电专业发展迅速,成绩斐然,光电学子迈开步伐,奔向更加精彩美好的前程。

光电子信息产业是国家新兴战略产业之一,珠三角也是全球光电子信息产业的重要集中地,市场对光电技术人员的需求越来越大。着眼于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需求,广州大学从2009年开始以“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为名招生;2013年该专业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同年更名为“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2018年通过IEET国际工程教育认证。

 

从“拾荒者”到“金主”

在光电专业成立之初,困难重重,其中最严峻的是师资力量不足和实验设备短缺。最初几年,授课教师短缺,好几位专业老师每年的课时量都远远超过学校规定的720课时封顶量,最忙的时候甚至一天要上八节理论课。但光电教师团队都没有放弃,而是将全身心投入到教学中。“因为我们喜欢这个专业,经过八年才好不容易把这专业申请下来,所以硬着头皮都要把它搞好。”刘翠红说,除了师资力量短缺,成立之初的光电专业在实验教学方面也是捉襟见肘。教学经费不足,实验设备不够怎么办?去“捡”。“实验室里很多设备都是我们捡回来的,那是其他专业一些废弃的光电设备。但这些设备往往又不符合光电专业的实验要求,我们团队的张冰志、陈志峰、黄峰等年青老师加班加点进行改装、重组。”刘翠红平静地回忆,仿佛在述说一段 “风雨往事”。

但现在的光电专业早已不是当初的那个“丑小鸭”了。在师资方面,光电专业已经形成了一支年龄梯队合理、学术方向清晰的高效协作的教师队伍。近两年的人才引进亮点频频,同时,学校每年都支持教师外出访学,促进教师队伍发展壮大。此外,光电专业始终坚持“老带新”的理念培育新教师,除了教师间友好的合作,学院还会组织教师参加各种教学竞赛,让教师在竞争中不断提升自我。与此同时,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光电专业也已经不再需要为设备担心了。截至2018年,光电专业已经建立了超快光学实验室、光电信息检测实验室等多个实验室,配备了价值近千万的高端实验设备,教学与科研实验融为一体。

 

不培养只会背公式的学生

从一开始,光电专业以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为切入点,紧贴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和社会需求,大力开展教学改革,建立了工科专业办学质量保障体系。

光电教师团队从工程光学系列课程开始,构建并实践“线上+线下、讲授+讨论、理论+实践”的教学模式,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教师为主导,利用在线开放课程、立体化教材、实验室等多层次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高度参与,激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性,把学生能力培养落实到课程实施全过程。针对理工科的学生普遍沟通能力不强这一点,培养计划在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等增加答辩环节。例如,刘翠红喜欢向学生抛出一些有创意的问题,她会提问学生一个好端端的公式是否有问题,让学生带着批判的眼光去质疑,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结果对错不重要,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敢于打破权威,提高理解抽象问题的能力。“我们关注点是能力的培养,而不是他背了什么公式。”刘翠红如是说。在课堂外,光电专业的老师们也没有忽视对学生发展能力的培养。陈志峰等老师建立了光信息协会,带领学生参加光电创客活动及各种光电大赛。从理论教学到实践创新,再到知识巩固,这种循环递进的教学方式,全方位提升了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

广州大学始终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而光电专业也正在以实际行动落实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为社会源源不断地输送高素质的光电人才。

 

“另类互动”构建美好师生关系

光电专业要求学生理工融合,掌握光学、电子学、通信与计算机等多学科知识,对学生的课业要求较高。团队的老师们都严格要求学生,个别老师更是因“不会放水”而被学生称作“杀手”,“学生都说我是有名的四大杀手之一,一入学就知道了。”刘翠红笑道。老师们和学生从来都不是“猫鼠游戏”,而是在“另类互动”一起形成美好的师生关系。

对于这个学生起的“花名”,刘翠红并没有生气,而是对自己的教学方法进行反思,增加了课程中期对学生的辅导,通过一些小测验,及时发现那些需要帮助的学生。不仅如此,她在帮助个别学生及时纠偏上更是肯花心思。在她的课堂上曾有一名沉迷游戏的学生。看他上课一直不在状态,刘翠红了解到这名学生许多课程都不及格,于是主动找他聊天,耐心开解。在老师的帮助下,这名学生最终摆脱了游戏的诱惑。刘翠红欣慰地说道,“现在他要毕业了,有一家很不错的国企想要留下他。但是他喜欢上了这个专业,决定再继续考研深造。”

“种子变森林,后人好乘凉。”光电教师团队还把教学科研的经验汇编教材,出版了多本“十二五”国家普通高校规划教材,开设了在线开放课程及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教学成果和课程资源辐射到全国数十所高校,受益学生超过2万人。其中《物理光学简明教程》(第2版),创新性地在重难点的章节中安插了一些二维码,它们承载了主题鲜明的微课、实验装置、动画等信息,可不受时空限制随时随处反复观看,在声形兼备、图文并茂的自主学习过程中,既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又解决了单一教材难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同一学生不同阶段需求不同的问题。

共进退,肯吃苦,不怕累,这是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快速发展的秘诀之一。“道虽迩,行则至”,从蹒跚学步到倍道兼进,一位位开拓者从灼灼芳华到两鬓微霜,一位位青年教师从稚嫩小白到学界精英,乘着广州大学全面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的东风,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正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契机,向着理工融合、交叉创新的人才培养新天地阔步前进。

 

 (学生记者  李昕洋 林洁茵 郑金凤 钟颖娴 王文慧)

 

注:本文刊登于20190531日第400期《广州大学报》。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