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联系我们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名师风采 正文

【师者】最受学生欢迎教师窦凯:“教学是我最想做好的事情”

作者:刘宇欢 莫海珊 林洁茵 罗乐莹时间:2019-04-18点击数:

窦凯,我校教育学院特聘研究员、硕士生导师、本科创新班导师,新进“优秀青年博士”培养对象,获评第十届“最受学生欢迎的老师”。广东省学生发展指导高中联盟副秘书长,《Frontiers in Psychology》《心理学报》《心理科学》《心理科学进展》等杂志审稿人。主要研究青少年非理性决策的心理与神经机制、人类合作行为的促进与维持机制、自我控制及其行为后效等领域,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等多项课题。近年来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sychology》《Asian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心理学报》《心理科学》等权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

 

在2018年广州大学第十届“最受学生欢迎的老师”获奖名单中,出生于80年代后期的窦凯是一位相对年轻的教师。他坦言,与一些经验丰富的教师相比,自己的教学能力还不够,“能获得这个称号,大概是因为我会尽量满足学生的期待,并且与他们的年龄相差不大,更能理解他们的想法。当时拿到这个奖很开心,这是我做老师以来最有成就感的事。”

 

“脚踏实地,规划好每一个目标”

2006年,应用心理学在国内仍处于一个初步发展的阶段,是一个很少学生选择的冷门专业,窦凯也是被调剂到心理学专业大军中的一员。步入大学伊始,他虽然有些失落,甚至对未来产生迷茫,但是在专业老师的指导和社团氛围的带动下,窦凯逐渐接受并认识到这门学科的魅力,“心理学是一门洞悉个体发展规律的学科,能够解释、描述、预测和改变人的行为”。

大三时,窦凯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毅然选择了考研,“读研究生是一个很重要的途径,这样能接触到更加专业的知识”。从那时起,他便开始了长达两年的备考路。有了目标,实践起来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为了专心备考,窦凯谢绝了一切与学习无关的活动。他解释说:“我的学习能力并不是特别好,所以我会比别人花多一点的时间去弥补这个缺陷。”无论寒冬酷暑,窦凯都是每天早上七点到图书馆,一直学习到晚上十一点才离开。安徽的冬天冷到刺骨,学校的图书馆没有暖气,读书时总是瑟瑟发抖,不能专心。据他回忆,当时和他一起备考的小伙伴们只有在取暖箱的帮助下,才能安心地学习。

俯仰于密密麻麻的字迹之间,备考的日子飞逝,2010年,窦凯如愿考入广州大学,开始了研究生阶段的学习。这一阶段对他而言,是影响至深的转折点。在读研的三年期间,窦凯尝试了很多第一次:第一次看英文文献,第一次做学术报告,第一次开学术会议,第一次主持课题组会……在无数的第一次中,窦凯逐渐认识到心理学的本质,学科视野越来越开阔,真正热爱上了这一门科学。

从研究生一年级开始,窦凯便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首篇论文的筹备工作。由于是第一次接触学术论文,他不免有些手忙脚乱。经历了几番周折,确定选题之后,就要逐步完成写研究方案、去学校调研、收集数据并统计分析等一系列繁琐的步骤。对于窦凯而言,这个过程中最大的困难是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构方程模型,这是做心理学研究最常用的方法,但在那时,国内在心理学研究用的还不是特别多,他便抽空去参加一些学术会议,从中学习系统的研究方法。

“我第一次写出的论文惨不忍睹”,经过了六七次的修改,论文终于得以发表。谈及学术领域的初体验,窦凯无不感慨道:“研究生三年级时,我发表了第一篇学术论文,当时对于研究生来说发表一篇科学性的文章是不容易的,这无疑是一个极大的鼓励。”如今再翻阅起该篇论文,他深知那不算是高水平的论文,用语亦显得稚嫩,而窦凯却十分珍视,因为这是他走上研究之路的开端。

“都说失败是成功之母,而我认为成功的开始可以带来更大的动力。”成功的体验让窦凯迅速树立起了自信心,他带着对心理学的热爱,一路从硕士攻读到博士。这一路风雨兼程,往昔并肩奋斗的女朋友如今已然成为他携手一生的妻子。回忆起爱人对他的支持,窦凯的眼里充满了感激:“我们本科和研究生都是在一起读的,她一直很明确自己的目标,因此她不仅在精神上支持我,更重要的是能对我进行方向上的引导。”

 

“教学是我最想做好的事情”

2016年,在暨南大学取得博士学位后,窦凯便进入广州大学任职,如今他成为一名大学教师已有两年多。作为一名朝气蓬勃的青年教师,窦凯对于教学充满了激情,不断致力于提高自我的教学水平。他满怀兴致地说:“教学不是我最擅长的事,却是我最想做好的一件事情。”

2016年的下半年,窦凯参加广州大学青年教师培养计划,第一次走上了讲台,回忆起那一次授课,窦凯直言:“我特别紧张!”在正式上课之前,他进行了长达三个星期的课前准备,花了很多心思在一系列细致又琐碎的备课上,仔细研究教材,研究北大、清华等名校教授的相关课程,制作教案、PPT等。尽管第一节课同学们都比较给面子,可心思细腻的窦凯还是发现了自己的不足,“我讲的东西太复杂,自以为讲明白了,但是学生压根没听懂”。

面对这种情况,窦凯并没有气馁,而是开始寻求突破方法。“我会研究章节内容,了解哪些地方比较难讲,以求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除此之外,通过这两年的教学实践,窦凯提炼出了自己的教育理念:教师一定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要对学科的定位、课程设置的目标、课程在学科当中的作用有清楚的把握,这样才能知道把握好教学的侧重点。在他看来,“教育的过程一定要有吸引人的东西”,简单的陈述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在授课的过程中穿插幽默的语言和相关的故事或案例,更能抓住学生的思绪。“专业,但不乏趣味。”这是窦凯对自己的定位。

叶婉玉是来自应用心理学172班的一名学生,同时是窦凯课题组的一名成员。回忆起窦凯所教授的心理学原理,她有点激动地说:“上窦老师的课从来不犯困,因为他总能把知识点和现实生活相结合。”她印象最深的是有一节课,窦凯在解释一个具体的心理学原理时,引导学生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很多时候人们很难达成自己定的目标?”书上称“现实中大部分目标的失败,是由于没有即时性,可量化的反馈造成的”,学生对这些陌生的名词并不是很理解。

窦凯进一步对学生解释道:“你们定一个目标,比如减肥、一年之内交到男女朋友等,之后给课题组交一笔数目不小的钱,当你定期完成目标后,你才能把钱拿回去。要是完成不了,就给课题组当科研经费。这就是可量化的反馈。这样你们明白了吗?”叶婉玉称,“老师把‘预先承诺(pre-commitment)’的心理学原理讲得很生动,我现在还记得很清楚这个知识点。”

爱之深,忧之重。对待学生,该严肃的地方窦凯绝不含糊。他所教的每一个班都建有微信群。从课前到课后以及每个阶段需要预习、复习的东西,他都会在微信群里提醒大家。为了方便同学们复习,窦凯会在课后把课件放在课题组的网站上。更值得一提的是,除了期末考试之外,他的课程还会设置期中考试。“《实验心理学》在专业的学生的心理学生涯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课程,所以必须督促大家把这门课学好。”窦凯认真地分析道。

 

“急学生之所急,想学生之所想”

窦凯能够真正理解学生,或许是因为他总愿意站在学生们的角度思考,同时他也是刚刚毕业的“新教师”,因此更能急学生之所急,想学生之所想。他不仅关心学生们的学术发展,更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以及学生在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和培养。学生们都纷纷表示:“他是真正的良师,也是真诚的益友!”

窦凯把自己的每一天都安排得满满当当,周三是授课的日子,他就给自己定了规划:从周四到周六把主要时间安排在项目科研上,从周日到周三则集中精神备课。“我已经习惯熬夜了,一般都会工作到夜晚两三点,但是会保证每天6小时的睡眠”,窦凯如实说道。

尽管自己常常忙得喘不过气来,但对于学生的问题窦凯都会尽力解决。很多学生有他的微信,他和同学们有一个约定,平时有事都可以给他留言,他会在晚上集中抽一个时间来回复信息。“既然学生私信我,肯定是想得到我的回应。我回复的一些建议也许不是特别重要,但是对他们来说,这可能是一个鼓励和肯定。”对于特别急的事,窦凯还特意嘱咐学生要及时告诉自己。

谈起与学生相处的小细节,窦凯的嘴角不禁微微上扬。当学生的毕业论文导师让他感到欣慰;看到学生获奖、大创大挑项目立项、发表论文、出国深造让他感到自豪;收到学生送的教师节祝福让他感到满足。点点滴滴,都让窦凯真正感受到当老师的快乐。“去年我第一次指导毕业论文,有一位心理学二专的学生非常努力、钻研,最终荣获广州大学本科优秀毕业论文。”窦凯的语气里充溢着为学生骄傲的喜悦,“教学过程中最感动的应该就是看到学生进步与成长。”

研究生毕业之后,暂别母校,而如今窦凯再次以老师的身份回到我校。面对学校的新改革、新变化,窦凯有着切身的感受。“广州大学心理学科历史悠久,拥有第一个全国社会心理学硕士学位授权点,是广东省一级学科优势重点学科,2018年入榜软科中国最好学科第25名。在建设高水平大学过程中,广大心理学人充满信心和动力,也期盼学校能够重视心理学科的未来发展。”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窦凯以严谨、负责的工作态度感染着身边的人,用自身充实的经历演绎了生活的色彩。

 

(学生记者 刘宇欢 莫海珊 林洁茵 罗乐莹)

 

注:本文刊登于20190416日第397期《广州大学报》。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