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联系我们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名师风采 正文

叶平枝:教育要培养善于自我发现知识的人

作者:时间:2013-10-22点击数:

叶平枝,广州大学教育学院学前系教授,长期从事学前教育领域的研究和教学。在日常教学中,为更好地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她锐意改革,在自我教育、学习方法等多个方面进行探索,受到了学生们的广泛好评。在幼儿问题行为尤其是幼儿社会退缩行为的早期预防、生态化游戏干预的研究中形成鲜明特色,并取得了一批有国内影响力的成果。

1986年至2013年,从医学学士,到心理学硕士,再到如今拥有学前教育学博士学位并多年从事学前教育工作,她学术见解独到,教学成果丰硕。叶平枝27载的教师生涯蕴藏了哪些精彩故事?

弃医从教,高度关注儿童发展

“叶子老师,我好喜欢你!”2008年,当叶平枝第一次站在广州大学的讲台上时,她就被广大学子独有的热情所打动。学生的活泼可爱、“喜欢你就表达出来”的率真坦诚,让她至今难忘。

1986年,叶平枝从河南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当地的医疗部门工作,成为一名救死扶伤的医生。但当她面对一个又一个的病人时,她有了与当年鲁迅先生弃医从文相近的念头??弃医从教。在叶平枝看来,医生所救治的只是一个又一个得了病的人,老师则能通过言传身教,从根本上解决更多人的问题,并且不用通过外在的治疗手段就能让人获得健康、快乐和幸福。而学前教育又是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会对儿童的未来产生重大的影响,因此叶平枝总认为她应该为孩子做些什么。

可能是一种对儿童发展的使命感,对儿童未来一种高度的关注,让叶平枝选择了学前教育作为自己的终身事业,并不遗余力地奔走了27载。

教研相长,学生不是知识容器

“大学不在于有大楼,而在于有大师。”说到大学教育,梅贻琦老先生的这句话常常被人提起。然而,近年来高校教授热衷科研,远离教学的风气弥漫社会,为人所诟病。如何平衡好教学与科研的关系,这是每位高校教师必须直面的一个问题,叶平枝对此的回答是,科研与教学是没有矛盾的,两者是互相促进的关系。

一方面,叶平枝将在研究中得出的理论运用到实践当中,让“理论与实践融合多一点”。她坚持运用引导式教学方法来授课,“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只有学生形成了自己的知识、经验体系才是有效的学习,这比考多少分数要重要得多。

同时,叶平枝还十分注重学生学理意识的培养,要求学生不能只满足于对表层知识的理解。比如在教授幼儿园课程开发这一内容时,需分析、记忆各种模式的优缺点,学生负担很重。此时,叶平枝便会有意地“提示”学生,告诉他们这些优缺点是由人做出评断,归根到底就是要处理好教育当中的三对矛盾。而这些矛盾的分类是在教科书上无法找到的,是叶平枝个人对教育的独特认知和理解。学生把矛盾理解清楚了,就能理解这三个模式,自己就能归纳出优缺点。

在课堂上,叶平枝还喜欢听到不同的声音,鼓励学生提出与自己相反的观点,力求每位学生都能成为一株“会思想的芦苇”。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出学生自我教育的动机,学生才会有自己的主意,进而形成自身的思想体系。”

同样,教学也是能反哺科研的。一次,一名学生对叶平枝抱怨到:“叶老师,我们到幼儿园实习的时候,小孩都不听我们的,感觉自己受到了小孩子的欺负,真不知道怎么才能让孩子听话?”这番抱怨让叶平枝眼前一亮,想到了在平时科研中没有注意到的一个研究课题??幼儿园的自由和纪律应该如何去平衡。随后撰写成了《关于纪律与自由的理性思考》一文。

从教27年,叶平枝对师生关系有着独到的理解,老师更多时候应是扮演导师的角色,是去“导”学生,而不是去“教”学生。教育所要培养的并不是一个又一个只会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一个能自己去发现知识的人。

学生在评价她的授课时说道:“叶老师(教学)是用循循善诱的方法,将我们的思维慢慢诱导出来,从而达到她的教学目标。对待学术,她十分严谨,但教学中,给我们的永远是更多鼓励,从不责罚。”

调理解压,教学生活过出滋味

叶老师日常承担了六门课程的教学。每当满课的时候,她早上六点多就要起床,晚上往往是工作至深夜。尽管如此,她总能把教学与生活打理得有条不紊。因此,在学生眼中,叶老师看起来总是很有精神气质,博学又不失女人味。她的研究生黄加迪,这样形容自己的导师:“教学是一门艺术,生活也是一门艺术。在我看来,叶老师是将两门艺术融合并演绎到了极致。”

当然,人总会有疲惫的时候。叶平枝坦言,自己也会有“累到实在不行”的时候,这时她会外出旅游放松一下。但是心中一股对学生强烈的责任感,让她坚持为学生付出,并不断学习,让自己成为学生心中的典范。

“充实、快乐、没有年龄沉重感”是叶平枝教学路上最大的收获,这位受学生喜爱、尊敬的“小叶子”老师一直在学前教育的道途上奔跑着,永不停歇。

(供稿:谭璇璇 张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