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联系我们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校园新闻 正文

“双脚扎进泥土里,双手制作美佳肴” ——我校开展“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学校劳动周农耕劳动教育实践活动

作者:时间:2023-05-13点击数:

为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学生重要回信精神,丰富社会劳动实践,拓宽校外劳动教育基地,营造劳动教育实践浓厚氛围,5月13日至14日,我校组织教育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土木工程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四个学院合计师生代表100人在广州市增城区开展“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学校劳动周农耕劳动教育实践活动。

513日上午,全体人员抵达了广州增城区朱村街丝苗米稻田公园,参观增城丝苗米产业文化展览馆。这是增城区首个集宣传教育、文化科普、互动体验于一体的综合性丝苗米文化展示中心。展馆分为丝苗米文化起源、丝苗米种源保护、增城粮食担当、现代农业互动体验、增城数字农业产业园展区、文创产品展示6个空间,全方位、多元化将增城丝苗米进行科普。展馆周边万亩稻田风景如画,虫情监测台、丝苗米稻田公园等公共文化地标与万亩连片生态稻田融为一体,已成为城乡居民融合交流的多功能共享空间和新晋网红打卡点。师生们随后来到了稻田区,对产业园的粮食生产情况进行深入了解,并积极与当地农民交流学习,深刻现代乡村农业新形态、新发展

“移栽玉米幼苗时,要先在地里挖一个深度为2-3英寸的孔,以防止苗根卷曲,同时要进行覆土,覆盖幼苗下部的白色部分,并且第一片叶子应暴露于土壤表面即可,覆土的时候不需要压太实,以防浇水后土壤结块不利于幼苗生长。”“稗草是稻田常见的恶性杂草,它和水稻都是生产者,它们之间存在竞争关系,竞争阳光、水分、空气,矿物质等,且在相同条件下稗草的生长和发育比水稻快得多。水田稗草一旦大面积生长,就会大量夺取稻田中的环境资源,使水稻的生长发育受到抑制而导致减产,因此必须设法清除稗草,才能有助于提高水稻的产量。”如何定点种植玉米、从茎、根、色三方面分辨稗草与稻草……13日下午,在“一粒米的奇幻旅程”主题农耕小课堂上,同学们跟随着老师学习到了农业基础知识。

小课堂结束后,同学们分组来到田间地头参与定点种植玉米、清除田间稗草、清理基杂草三项农耕劳动,把双脚扎进泥土里,深入体悟农耕文化,感受劳动的艰辛与乐趣。清除稗草的劳动实践,一方面能够让学生感悟“锄禾日当午”的内涵,培养爱粮、惜粮、节粮意识;另一方面使学生对稻谷中的稗草侵害有更直观清晰的认知。

农耕劳动结束后,一部分学生在田间地头主动捡拾散落在各个角落的废弃垃圾,以卫生清洁的形式开展社会服务劳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共助美丽乡村、美好家园的建设;另一部分学生在增城能记家庭农场参与实地调研,结合专业知识,研讨田园微景观建设,对农场整体环境提升进行设计讨论,助力乡村振兴。

增城能记家庭农场负责人表示,这次的农耕研学课程,让她看到了广大青年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风貌和服务农村农业、服务乡村振兴的情怀。在一天的劳作中,广州大学的学生不怕脏、不喊累,主动深入田间“自找苦吃”,身上沾满的泥巴就是他们用心劳作的见证,乡村振兴的大舞台期待更多青春力量的参与!

14日,同学们开展野炊烹饪劳动。上午,他们来到农贸市场采购食材,感受人间烟火气,积累生活小经验。采购完成后,学生前往增城优农家庭农场参与午餐烹饪劳动。他们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协作、各司其职,有条不紊地完成拾柴、生火、洗菜、腌制、炒菜、摆台等工序,以勤劳的双手制作出一道道美味的佳肴,深刻体会到劳动带来的满满的成就感与自豪感。

教育学院小教223班梁思莹同学表示此次劳动实践颠覆了她对农业工作者的看法。“这里曾经也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村子,但在经过农户、新农人、政府、企业等多方努力下,旧日的农村成为新乡村示范带,依托丝苗米产业园核心区发展村子的经济。在村子里土生土长的梁阿伯口中,我们了解到,如今村里的农业生产基本实现了80%的机械化,插秧是机械化的,施肥、撒农药是无人机做的,收割是机器收割,机器烘干稻谷代替了原本的阳光晾晒。”

“我们碗里吃的一粒粒米,就是在农民的艰辛劳作下,在一遍遍地种植,除草,收割……这样的过程中,用汗水浇灌出来的。”新闻与传播学院广电222班严鑫林同学表示,劳动教育的意义就在于此,不经历劳作,便很难做到感同身受。同时,我们的思想也在一次次的弯腰中潜移默化地改变,仿佛不断地被我们的汗水浸上独属于劳动的光荣与崇高。

土木工程学院土木222班黄子轩同学表示,此次前往增城朱村街道,开展环境卫生、小区清洁等公益服务的劳动实践中,每个人都尽自己所能,积极投入到工作中,在交流中更懂得合作与帮助,清理垃圾、喷洒杀虫剂、调研研讨……用实际行动支持着当地的乡村振兴和发展,体现出了青年学生争当社会主义建设者的积极意识。

“洗手台上,有伙伴们洗菜闲聊的身影;砧板台上,展现出了伙伴们非凡的刀工;锅炉旁,是我们冠以‘大厨’之名的伙伴游刃有余炒菜的身影,当然,也少不了在一旁添加柴火的‘控火大师’。”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工221班甘蓉蓉表示,最有意思的莫过于是大家伙一起烹饪做饭了,一切都显得热闹而忙碌,这是柴米油盐,是人间烟火,是人与人之间的温情。忙碌过后,一盘盘佳肴温暖了早已饥肠辘辘的同学们,饭桌上,是辛勤劳动后的幸福笑容,不为别的,只为自己辛勤的付出,为一起劳动的伙伴,为这一场特别的劳动之约。

传承农耕文化,感悟劳动之美。本次农耕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将劳动教育与课堂学习、乡村实践深度融合起来,引导学生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扎根基层、深入农村,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未来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在强国强农的奋斗路上,不断绽放青春之花、贡献广大力量。

(供稿:学生处 新闻中心学生记者 陈慧静 林之琳 摄影:林宇赫)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