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公布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结果的通知》(教高函〔2020〕8号),我校10门课程入选。其中:线上一流课程4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1门、线下一流课程5门,名单如下:
序号 |
课程类型 |
课程名称 |
课程负责人 |
所属学院 |
1 |
线上一流课程 |
动态几何 |
张景中 |
计算机科学与网络工程学院 |
2 |
线上一流课程 |
生死学 |
胡宜安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3 |
线上一流课程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
吴九占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4 |
线上一流课程 |
思维导图的教学应用 |
杜玉霞 |
教育学院(师范学院) |
5 |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 |
香料紫罗兰酮生产工艺虚拟仿真实验 |
梁红 |
化学化工学院 |
6 |
线下一流课程 |
中国现代文学经典导读 |
哈迎飞 |
人文学院 |
7 |
线下一流课程 |
环境学概论 |
林媚珍 |
地理科学与遥感学院 |
8 |
线下一流课程 |
咨询心理学(心理咨询的原理与技术) |
聂衍刚 |
教育学院(师范学院) |
9 |
线下一流课程 |
水质工程学Ⅰ |
荣宏伟 |
土木工程学院 |
10 |
线下一流课程 |
冷藏运输技术与管理 |
谢如鹤 |
管理学院 |
2019年,教育部出台《教育部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教高〔2019〕8号),正式实施一流课程建设“双万计划”,提出在高校培育建设基础上,从2019 年到 2021 年,完成 4000 门左右国家级线上一流课程(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4000 门左右国家级线下一流课程、6000 门左右国家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1500 门左右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1000 门左右国家级社会实践一流课程认定工作。
自《教育部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发布以来,我校积极推动一流本科课程的建设及应用,按照“校、省、国家”三级分级分类规划,提前布局、以点带面,推进课程内容、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创新,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完善以质量为导向的课程建设激励机制,形成了包含通识核心、小班研讨、创新创业、线上线下混合、虚拟仿真课程在内的多类型、多样化的课程体系,着力打造具有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的一流本科课程。
(供稿:教务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