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联系我们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校园新闻 正文

练就兴农本领,助力乡村振兴——我校学子赴清远英德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活动

作者:时间:2024-03-28点击数: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实施“百千万工程”决策部署,全面落实百校联百县助力“百千万工程”行动,切实推进学校劳动教育高质量发展,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3月22—23日,我校学生处、劳动教育中心组织管理学院师生代表50人,由学生处副处长廖勇、管理学院副书记李炎焜带队,赴学校“双百行动”结对共建单位清远市英德市开展“练就兴农本领,助力乡村振兴”劳动教育实践活动。

躬耕田间地头,练就兴农本领

南粤春来早,春耕正当时。岭南大地,田间地头,到处都是穿梭奔忙、播种希望的景象。两天时间里,师生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学们认真劳动、用心感悟、知行合一,深入“广东十大最美乡村”鱼咀村开展农耕劳动,“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虽是年幼时便已熟读的诗句,但其中的艰辛也唯有亲身躬行后方能有所体会。在阡陌间,广大学子扛起了锄头,戴上了手套,在村民的教导下辛勤劳作着:除草、松土、播种、浇水……

他们挥洒青春汗水,在田垄上用劳动谱写了华美乐章。一片旷野,一群少年,从无到有,从杂乱到平整,躬身实践,对于学生而言,更是一次蜕变的历程。

学生农耕劳作图

夜幕降临,同学们感触良多,在劳动实践分享座谈会上畅谈感悟:有人深刻感受到了农作的不易、有人为辛勤劳作的充实一天感到欣喜,也有人表示要传承华夏农耕文明、将劳动精神发扬光大……不知不觉间,广大学子在心底深埋了崇尚劳动、耕耘不息的精神火种。

学生分享劳动心得


见证乡村振兴,坚定报国之志

“先有鱼咀,后有浛洸,再有英德”。鱼咀村位于广东省英德市浛洸镇南面,拥有八百多年历史,在这里码头文化曾繁盛一时。但随着陆路交通的形成,水道船运成为过去,而鱼咀村曾经的码头中枢地位也一去不返。连续的洪水也冲垮了鱼咀村,让这座充满历史文化底蕴的村庄渐渐呈现空心化状态,被贫困笼罩。近年来,在乡村振兴战略之下,鱼咀村再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碧桂园集团等社会公益力量帮助下,以党建扶贫为引领,以产业扶贫为重点,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重新打造该村成为美丽宜居新农村。

而同在英德市,与鱼咀村相隔六十公里的连樟村则有着不同的致富思路。2018年10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广东省清远英德市连江口镇连樟村,看望贫困群众,共商脱贫之计。在这里,习近平总书记留下了那句嘱托:“乡亲们一天不脱贫,我就一天放不下心来”。连樟村通过深入发掘本地“靠山吃山”的优势资源,积极推动产业振兴,全力打造草莓和樱桃番茄两大种植基地,展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发展景象。

同学们通过重走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连樟村路线,了解到连樟村的产业发展、村民生活等情况,切实感受乡村振兴取得的巨大成效,深刻认识到实施“百千万工程”和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深刻内涵和重要意义,并坚定报国之志,立志在更广阔空间施展才华、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让青春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绽放绚丽之花。

学生参观鱼咀村、连樟村,感受乡村振兴

劳有所得,育有所获。这次形式生动、意义斐然的劳动实践活动给学生们留下了深刻的感触。

“在鱼咀村,我们从优美的乡村环境中体会到了自然的美好,从农耕劳作中感受到了粒粒皆辛苦,更在和村民的相处中体会到了乡村振兴给农村带来的欣欣向荣。”工程214班戴怡安表示,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将更加坚定信念,继往开来,坚定成为国家未来的建设者。

“这次校外劳动教育实践活动,拓宽了我的视野,收获颇丰。在活动中,我深刻感受到了劳动的快乐和价值,体验到了劳动的意义和力量。”市营221班刘宇亮表示,通过和乡村的劳动者们亲密接触,我了解到他们勤劳朴实、乐观向上的品质,深受启发。在实践中他不仅学会了团队合作、沟通协调,还感受到了劳动带来的成就感和自豪感。

工程215班赵思敏在玉米地里除草松土、播种的过程中,深刻体会到了农民辛勤劳作的艰辛与付出。参观连樟村农业科技园基地,她感悟了现代科技助力农业生产的力量,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希望。这次实践,不仅让赵思敏学到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她深刻理解到农民的艰辛与乡村振兴的重要性,激发了她对乡村建设的热情与责任感。“希望未来能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让乡村更加美丽和富裕,留得住山水,记得住乡愁。”

本次“练就兴农本领,助力乡村振兴”劳动教育实践活动让劳动教育从校园走向乡村,丰富了劳动实践形式,培养了学生劳动品质,并按照“当地所需、学校所能”深度参与“百千万工程”,为助力乡村振兴贡献了广大力量。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继续组织形式丰富的劳动教育实践活动,进一步探索将高校劳动教育融入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引导广大学子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知行合一的高素质人才,在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新征程上绽放青春风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