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联系我们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校园新闻 正文

第七届建筑结构基础理论与创新实践论坛在广州召开

作者:时间:2023-12-12点击数:

12月9日至11日,第七届建筑结构基础理论与创新实践论坛在广州召开。中国工程院院士周福霖教授、欧进萍教授、周绪红教授、聂建国教授、杜修力教授、邢锋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李杰教授和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Billie F. Spencer教授,以及多名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和从事建筑结构理论与实践研究的知名专家学者共700余人齐聚论坛,围绕“建筑结构基础理论研究和结构设计创新与实践”展开了深入研讨。

▲主会场



服务“双碳”战略实施和建筑业高质量发展   增强创新发展源动力

据了解,“建筑结构基础理论与创新实践论坛”(简称“论坛”)由《建筑结构学报》杂志社发起,自2010年起已成功举办六届。经过多年的发展,论坛已成为专家云集、立足国内、面向国际的学术盛会,在业内获得高度评价和赞誉。本届论坛由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结构学报》杂志社、广州大学共同主办,由广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广州大学工程抗震研究中心联合承办,得到中国地震学会工程隔震与减震控制委员会、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防震减灾工程分会、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结构分会的共同支持。

▲开幕式


本届论坛主题为“建筑结构基础理论研究和结构设计创新与实践”,聚焦学科未来发展的趋势与前景,以基础理论助力结构创新,以科技攻坚克服工程难题,旨在为建筑业实现“智能、绿色、安全、高质量、可持续”等发展目标,助力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实施和实现AEC(即建筑、工程和施工)行业数字化转型提供全方位、多视角、针对性强的专家意见,增强创新发展源动力,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建筑结构领域学术成果在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中国建筑学会秘书长、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李存东主持开幕式


论坛开幕式由中国建筑学会秘书长、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李存东主持。

▲广州大学党委书记、校长魏明海致辞

广州大学党委书记、校长魏明海在开幕式致辞中向与会专家学者、企业界朋友等表示热烈欢迎,并介绍了我校近年来深化高水平大学建设、不断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的良好发展态势和重点布局建设“重大基础设施安全+智慧运维”等创新枢纽、大力推进土木工程等“冲一流”学科建设的举措与成效。

▲中国建筑学会理事长修龙致辞

中国建筑学会理事长修龙在开幕式致辞中指出,本届学术论坛要继续坚守学术性、前瞻性、创新性,关注建筑结构领域最前沿的科技成果与社会热点问题,加强建筑结构及相关专业的融合创新,为开创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修龙理事长同时在论坛上作特邀报告,梳理总结了中国建筑学会成立70周年以来始终心怀“国之大者”,与国家民族同向同行的发展历程和贡献成果,对中国建筑学会在新时代、新征程的传承与发展中提出“传承跃升、继往开来”的深厚寄望。

▲中国工程院院士、

《建筑结构学报》主编聂建国致辞

中国工程院院士、《建筑结构学报》主编聂建国在致辞中高度肯定《建筑结构学报》特邀主编在学报高质量发展过程中作出的重要贡献,报道了一批有思想、有深度、有品质的精品力作,引导广大科研工作者要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把研究成果应用在产业一线。

▲为特邀主编颁发荣誉证书

为彰显特邀主编在期刊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本届论坛特别为11位特邀主编颁发了荣誉证书。


瞄准建筑结构及其相关领域聚焦学术前沿  院士领衔深入探讨

本届论坛深入落实《“十四五”建筑业发展规划》的总体要求,聚焦建筑结构数字化技术、结构智能运维与诊断技术、结构防灾减灾工程与防护工程、低碳建筑与可持续发展、装配式建筑结构与工业化、高性能材料及其结构体系研究与应用等多专题展开。

中国工程院院士周福霖、欧进萍、周绪红,中国科学院院士李杰和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Billie F. Spencer,Jr.分别作了题为《建筑工程隔震-隔振双控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装配式及其模块化消能减振韧性建筑结构》《预应力钢管混凝土格构式风电塔架》《论第三代结构设计理论》、“Topology Optimization of Buildings Subjected to Random Excitations”的主旨报告。

▲中国工程院院士周福霖教授

作主旨报告


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广州大学减震防灾教师团队带头人、广州大学工程抗震研究中心主任周福霖教授在《建筑工程隔震-隔振双控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主旨报告中结合大量实例阐释了国内外地铁发展趋势及地铁隔振要求,总结了城市地铁诱发环境振动的危害,并提出相应的振动控制策略。通过进一步介绍建筑隔震技术和建筑及设施震振双控技术的创新发展与实践应用,周院士指出:通过震-振双控科技创新,将有效实现地震安全-振动控制双保险,从而达到生命安全-环境舒适双目标。

▲中国工程院院士欧进萍教授

作主旨报告


欧进萍院士分析了当前我国建筑产业的发展现状、面临的问题与挑战,用大量生动详实的案例、图片和数据从承载-消能钢质结构/钢质连接RC构件及其装配式建筑结构、承载-消能钢模块及其装配式建筑结构以及全封闭内装修继承模块及其装配式建筑结构三个方面深入浅出地阐述了装配式及其模块化耗能减振韧性建筑结构的研究进展。

▲中国工程院院士周绪红教授

作主旨报告


周绪红院士在主旨报告中系统介绍了预应力钢管混凝土格构式风电塔架的结构性能和工程应用进展。针对陆上风电单机容量不断增大、轮毂高度显著提升、叶片长度持续增加等趋势,研究团队提出一种适用于大容量高轮毂风电机组的预应力钢管混凝土格构式塔架,该研究成果解决了我国陆上低风速区风资源开发中的“卡脖子”问题,促进了我国陆上风资源的高效利用,推动了我国风电工程技术发展。

▲中国科学院院士李杰教授

作主旨报告


李杰院士从对结构设计理论的两个基本维度的分析入手,论述了第一代、第二代结构设计理论的逻辑发展过程。在此基础上,指出了第二代结构设计理论的局限性与基本矛盾,分析了第三代结构设计理论应该具有的基本特征,论述了其理论基础和基本构架,并结合工程案例讨论了第三代结构设计理论的结构初探和未来发展。

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Billie F. Spencer教授

作主旨报告


B.F. Spencer, Jr.(苏磐石)院士从结构拓扑优化的学术背景出发,分别介绍了基于静力、动力和随机荷载的结构拓扑优化建模、算法与程序,以及在地震、风和车辆交通荷载等不同输入条件下的优化应用算例。


平行会场精彩纷呈 学术盛会再创新高



▲与会专家学者深入交流研讨


论坛同时设立了2个平行主会场和8个平行分会场进行学术报告交流和探讨,共有191位专家学者作了口头报告,其中5位作大会主旨报告、26位作大会特邀报告、40位作分会场邀请报告、120位作分会场普通报告,另有21位学者进行了会议展报。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在论坛上各抒己见,深入系统地交流建筑结构基础理论研究与创新实践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与研究动向。

▲广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院长谭平教授

在闭幕式上发言

▲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王翠坤

在闭幕式上发言

▲天津大学党委副书记韩庆华

在闭幕式上发言


论坛闭幕式由我校土木工程学院院长谭平教授主持,中国建筑学会代表、我校代表和下一届论坛主办单位天津大学校领导相继发言。

▲论坛相关领导嘉宾及志愿者师生会后合影

本届论坛由广州市建筑集团有限公司、广州市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大建建筑集团有限公司、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震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船双瑞(洛阳)特种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济南三越测试仪器有限公司、北京堡瑞思减震科技有限公司、柳州东方工程橡胶制品有限公司和海测(武汉)仪器设备有限公司共同协办。





Baidu
map